北部火成岩主要就是大屯及基隆兩大火山群,加上東北外海諸島,另外在桃園大溪的草嶺山也被歸於同一區中(參考下圖)。此區的火成岩主要是200萬年以內的近代岩漿活動所形成,是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之下所引發的,屬於琉球火山島弧系統的延伸。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twrock/class1/images/map11.gif
(地圖資料來源:臺灣之火成岩,陳正宏,民79)
大屯火山群是台灣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火山體,雄據在台北盆地北方,最北延伸至北海岸。火山群的火成岩覆蓋在第三紀沈積岩盤之上,大部分都是安山岩類的火山岩,僅有極少山頭屬於玄武岩質,而除了火山熔岩流之外,凝灰岩及角礫岩等火山碎屑岩遍布主要火山體周邊(參考下圖)。火成岩年代除了少部分可遠溯至250萬年前之外,多在80萬年以內,其中最年輕的出現在觀音山,僅有20萬年左右的歷史,大體而言都是屬於第四紀更新世的火山。直到現在,大屯火山群的一些後火山作用如爆裂口、噴氣口、溫泉等現象仍十分活躍,表示火山體以下還有熱源存在。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twrock/class1/images/map11a.gif
(地質圖資料來源:臺灣之火山活動與火成岩,莊文星,民88)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twrock/class1/images/fig111s.jpg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twrock/class1/images/fig113s.jpg
從台北市士林遠眺大屯火山群全景
陽明山柏園山莊旁
出露的安山岩壁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twrock/class1/images/fig121s.jpg
基隆火山群包括近海不遠處的基隆島,位於基隆市東方的瑞芳海濱,即著名的九份、金瓜石一帶(右圖為基隆山)。雖名為火山群,但其實除了草山與雞母嶺有火山岩之外,當年岩漿並未噴出地表,而是在近地表的地下冷卻形成火成岩體,之後再受到侵蝕作用而露出地面。為了有別於在更深處生成的深成岩類,有時候會把這樣的火成岩稱為淺成岩類。基隆火山群主要由含石英顆粒的安山岩組成(參考下圖),這種安山岩也常被稱為「麥飯石」。至於年代則大致是在100萬年前上下,也是屬於第四紀更新世。這些火成岩體侵入原來的地層時,曾引發一些特殊的礦化現象,形成了金瓜石一帶豐富的金銅礦產資源,其礦藏富集度曾高居全球第一。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twrock/class1/images/map12.gif
(地質圖資料來源:臺灣之火山活動與火成岩,莊文星,民88)
圖片參考: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twrock/class1/images/fig122s.jpg
位於蘭陽平原外海的龜山島是一個由安山岩質熔岩流與集塊岩組成的火山島(右圖為島頭近景),它的火山活動年代非常年輕,最老不超過20萬年前,最新的定年工作甚至找到7,000年前的火山岩!屬於更新世晚期及全新世的活動,毫無疑問可稱之為活火山。現在島上仍有溫泉等與火山相關的現象。
東北外海諸島如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及釣漁台列嶼中的黃尾嶼等火山島,都是由玄武岩質所構成,形成年代在200萬至數十萬年前之間的更新世,大約與大屯火山群的生成期間相當。
草嶺山位於桃園大溪南方,緊臨慈湖,是一個圓錐狀的玄武岩火山小丘,由於其中含有高量的鹼金屬與鹼土金屬,因而被稱為鹹性玄武岩。生成的年代大約只有十餘萬年前,比起其下被覆蓋的上新世沈積岩盤年輕許多,是沈積岩形成並出露於地表之後才噴發的火山體,與大屯及基隆火山群類似,而與西部麓山帶其它中新世凝灰岩體不同。
http://content.edu.tw/senior/earth/tp_ml/twrock/class1/location11.htm
圖片參考:http://volcano.gl.ntu.edu.tw/images/earthmap/taiwan_volcanomap_large.gif
http://volcano.gl.ntu.edu.tw/worldwide/taiwan_volcanomap_large.htm